作為一個普通的 Apple Music 用戶,這是我總結的入坑指南以及個人使用體驗 | 您所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apple music有pc端嗎 › 作為一個普通的 Apple Music 用戶,這是我總結的入坑指南以及個人使用體驗 |
本文參與少數(shù)派2020年度征文 — 宇宙說明書 在國內(nèi)對于音樂版權問題日益重視的大環(huán)境下,為音樂流媒體付費已經(jīng)被大部分人所接受。但也正是在這個版權之爭十分激烈的年代,作為一名留學生,也不得不面對一下飛機歌單灰一片的窘境,因為國內(nèi)音樂流媒體上的大部分歌曲僅僅只有國內(nèi)的版權,在識別到非國內(nèi)的ip地址時就無法播放。雖說可以通過某些手段來「規(guī)避」這種現(xiàn)象,但確實并非長久之計。在這種情況下,Apple Music似乎成了我唯一的選擇。幸運的是,這個選擇沒讓我失望,簡潔的設計,流暢的非線性動畫,不俗的音質甚至給我?guī)砹瞬簧袤@喜。可惜的是,盡管Apple Music在國內(nèi)幾乎可以在全平臺上使用,但卻仍然淪落為「小眾軟件」,我相信有一部分原因是在使用方式和邏輯上和大部分本土的音樂軟件有區(qū)別,讓人覺得「不好用」。我曾經(jīng)思考過造成這個現(xiàn)象的原因,覺得如果把它理解成「訂閱版的iTunes」可以幫助我們很好的解答這個問題。由于iTunes本身就在國內(nèi)不怎么流行,甚至其Windows版被一些人稱之為「最難用的軟件」,脫胎于它的Apple Music在作邏輯上有隔閡也就不奇怪了。說實話,我也曾在剛接觸Apple Music的時候遇到過類似的情況,這也促使了我寫下這篇文章,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分享一些我的使用習慣。如果您正在考慮入坑Apple Music,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到你。 ![]() 在使用Apple Music之前選擇區(qū)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由于我本人僅使用過國區(qū)和美區(qū)的Apple Music,這篇文章只會介紹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和別的區(qū)域的詳細對比可參考這篇文章:[訂閱 Apple Music 該選哪個區(qū)?——中美坡港日五大地區(qū)全對比] 值得注意的是,Apple Music的區(qū)域和Apple Store里登陸的Apple ID是綁定的。舉個例子:若你的Apple ID 的地區(qū)是中國大陸,那么你的Apple Music就是國區(qū)。 美區(qū)我大部分時間都在使用美區(qū)的Apple Music,相較于國區(qū),美區(qū)對于全世界的音樂版權相對較全,甚至包括華語歌曲。但是缺點也很明顯,首先在國內(nèi)使用未下載的歌曲加載時間會比較的長,這有可能是服務器的原因。再者就是由于界面是英文,很多華語歌曲的標題也變成了英文,這會對選歌造成一定的障礙,但并不影響直接用中文搜索。最后就是價格問題,每個月$9.99的價格屬實不便宜,解決方法之一就購買家庭版,每個月$15最多可以添加六個人,平均下來能省下不少錢。如果你恰好訂閱了多個蘋果的服務,那么直接升級為Apple One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國區(qū)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相對來說便宜并且做了一些本土化的改動,比如最新的春節(jié)專欄。雖說在美區(qū)也能找到,但是隱藏的比較深。但是不怎么豐富的曲庫是我最終放棄它的原因,畢竟這類軟件的本職工作還是聽歌。當然,如果你在三個月的試用期間發(fā)現(xiàn)你需要的歌基本都有,那么每個月¥10/月甚至學生優(yōu)惠的¥5/月應該很難找到對手,而且還有一些導入歌曲的方法可以用來彌補版權缺失的問題。 界面當我們點開軟件之后,先將目光從花花綠綠的歌曲和歌單中移開,轉移到最下面一欄的五個圖標,分別對應了Apple Music的五個功能。 正在收聽:Listen now![]() 最左側的“正在收聽“對應美區(qū)的”Listen now“,這里匯聚了你最近正在收聽的音樂,根據(jù)你自己的喜好推薦的歌單,以及你的好友正在收聽的歌曲(當然前提是你的好友開放了這項權限),我對這個界面的理解就是這是一個私人定制的曲庫,Apple Music會努力學習你的聽歌習慣并且給你推送專屬于你自己的內(nèi)容。所以當你聽到你喜歡的歌曲時,不妨長按這首歌曲并選擇”喜歡“,這樣,Apple Music給你的推送就會變得日益精準,在某一個瞬間,當你和Siri說”播放我一些我喜歡的歌曲“時,你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他播放的音樂時如此的符合你的口味,即使這首歌你從來沒有聽過。與此同時,這個界面的內(nèi)容也會越來越豐富。當然,這一切都在你都是專屬于你自己的。 ? ?瀏覽:Browse如果說“正在收聽”是專為你個人打造的專屬體驗,那么在瀏覽界面則可以看到整個音樂界的潮流。這里匯聚了各種類型的歌手最新發(fā)布的專輯,live,音樂會以及Apple music精心整理的符合時下熱門話題以及節(jié)日的音樂專題(比如最新的農(nóng)歷新年專題和情人節(jié)專題),每個專題里都會包含符合主題的單曲,歌單和專輯,甚至更具不同的場景或者歌曲種類進行了分類。想有點節(jié)日氣氛?打開專題隨機播放便是。 顧名思義,這里匯聚了Apple Music所提供的電臺。電臺一般風味兩種類型,第一種只有單純的音樂,你可以選擇一個電臺無限的向下聽,而不是像播放列表一樣僅僅只局限在包含在列表之內(nèi)的歌曲。另一種電臺類似于音樂類Podcast,由主持人帶著你聽他們專門挑選的音樂并且和嘉賓一起做適當?shù)姆治觯恳黄诖蟾乓粌蓚€小時左右。當然Apple Music還集成了國際上著名的音樂電臺,包括“BBC Afrique”,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電臺會有區(qū)域上的限制。 搜索: Search搜索當然是每個音樂流媒體都會包含的重要功能。值得注意的是Apple music在搜索欄的下方給個音樂類型做了大致的分類。點進去之后和瀏覽界面類似,里面會包含這種音樂類型最新動態(tài),著名音樂人,最新的專輯,精選的播放列表以及專題。我個人最常瀏覽的是classical,古典音樂專欄。里面有更具不同的使用場景分類的歌單和電臺,比如classical concentration,適合學習辦公時候作為bgm; Classical A.M.,適合在早上一邊喝咖啡一邊欣賞,classical sleep 則是每晚在枕邊的陪伴。同時,Apple music更具每一個著名的古典音樂家最有名的作品進行了整理,并歸納到了以“ Essential”結尾的歌單。比如說貝多芬最有名的作品幾乎都能在”Beethoven Essential”當中找到。當然,如果你對某一位大師有專門的研究,Apple Music龐大的古典音樂曲庫也從不會讓你失望。你可以找到《藍色的多瑙河》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的新年音樂會上演奏過的每一個版本,也可以找到由不同的指揮家和樂隊對維瓦爾第的《四季》不同的理解。Apple Music classical在某一位偉大的古典音樂家的誕辰也會推送相關的專題。可以說,Apple music對于古典音樂的重視是我堅持使用它的一個重要原因,現(xiàn)在依然很難找到另外一家音樂流媒體能與其抗衡。 ![]() 一些細心的讀者也許會發(fā)現(xiàn)我似乎跳過了Library這個圖標。是的,因為我覺得它過于重要,所以決定單獨將它變成一個大標題。我之前說「Apple Music就是訂閱版的iTunes」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資料庫的概念和iTunes以及當年iPod的作思路一脈相承。使用過iTunes的人會知道,當你在iTunes上購買了單曲或者從電腦上導入了你原本就有的歌曲之后,會出現(xiàn)在iTunes的library,也就是資料庫當中,你可以直接點擊收聽或者是選擇導入到你的iPod。如今,這個資料庫和Apple Music的資料庫是共享的。當你找到自己常聽的歌曲,或只聽到自己喜歡的歌曲,你順手點擊歌曲旁邊的加號,將其添加到資料庫中,如果一首歌曲已經(jīng)存在在資料庫中,那么在歌名旁邊的顯示的并不是加號而是一朵小云,類似于你在app store上下載了某款軟件再卸載后在app store上顯示的標志, 如果再次點擊這朵小云,歌曲會開始下載。如果一首歌旁邊沒有任何符號,這代表著這首歌已經(jīng)下載到本地。當然,你也可以把本地音頻文件導入到資料庫中(需要電腦),在開通了Apple Music服務的前提下這些歌曲會自動同步到其他設備中。打開資料庫,下方可以看見最近添加的歌曲,并且按照專輯或者是播放列表歸類。同時,添加到資料庫中的歌曲會自動更具不同的維度進行分類,顯示在界面的上半部分,包括不同的曲風,作曲家,專輯和播放列表等。我習慣把所有喜歡的歌曲都添加到資料庫,因為對于我來說,Apple Music的曲庫就像是一個圖書館,雖然有權限查閱所有的圖書,我還是希望能把我常用的書放在我的床頭柜旁。 ![]() ![]() 需要注意的是,若要查看或者刪除已下載的歌曲,需要依次點開「設置」-「音樂」-「已下載的歌曲」進行作,而不是在Apple Music的App內(nèi)部。 播放列表:Playlist播放列表總共可以歸結為兩大類,第一類是Apple Music提供的播放列表,我們可以把自己常聽的播放列表添加到資料庫;第二類是我們自己創(chuàng)建的播放列表。這兩者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官方提供的播放列表會定期更新曲目但是用戶無法更改。但是,當我們自己創(chuàng)建了一個播放列表時,我們就有了這個播放列表的「最高權限」,里面的歌曲可以隨意刪除或者增添。桌面端的Apple Music還有一個強大的功能,「智能播放列表」,說白了就是創(chuàng)建更多的音樂分類維度。大部分的音樂流媒體軟件都有一個類似于「我喜歡」的功能,當你點擊一首歌曲旁邊的心形時,歌曲會自動添加到「喜歡」這個播放列表,我很喜歡這個功能,當我不知道聽什么的時候我就會隨機播放它。可惜的是,Apple Music并沒有這個功能,當你長按一首歌曲并點擊“喜歡”只是在告訴Apple Music以后可以多給你推薦類似的歌曲。但是「智能播放列表」可以幫助解決這個問題。在左上角依次點擊「文件」-「添加」-「智能播放列表」之后會顯示的窗口可以設置添加到這個播放列表里的歌曲的要求。如果我的目的是將所有我選擇「喜歡」的歌曲添加到這個播放列表時,我所需要做的就是勾選頂端的「選取」,然后在第二行選擇「標記為喜愛」,「是」,「以標記為喜愛」,在第三行選擇播放列表最多可以包含的歌曲數(shù)目。一個智能播放列表就完成了。我所有選擇過「喜歡」的歌曲都會自動出現(xiàn)在這個播放列表中。當然,智能列表創(chuàng)建規(guī)則有無數(shù)種,你可以更具自己的想法來做「私人訂制」。這其中的邏輯有些類似于iOS設備中的「捷徑」應用,它所做的就是幫助你自動處理一些任務。 打開一個播放列表之后,可以點擊順序播放和隨機播放。點開下方正在播放的歌曲,可以調節(jié)音量以及進度。在最下方有三個選項,分別對應了「顯示歌詞」,「選擇播放設備」以及「播放順序」三個功能。點開最左側的對應「播放順序」的圖標,我們可以知道接下來等待播放的歌曲,你可以隨意調整歌曲的播放順序(按住歌曲名稱右側的圖標)或者切換「隨機播放」,「順序播放」和「單曲循環(huán)」(右上角)。當最左側「?」的圖標被點亮時,這意味著當前歌曲結束后Apple Music會挑選曲風類似的歌曲繼續(xù)播放。同時,當你選擇「插播」某一首歌曲時,這首歌就會出現(xiàn)在這個「待播列表」的第一項。 很多人在說起自己使用蘋果產(chǎn)品的原因時都會提起「生態(tài)」這個概念。作為一款蘋果公司打造的產(chǎn)品,在不同的設備之間無縫銜接一直是Apple Music優(yōu)勢。雖然大部分同類型的軟件都能做到在不同的平臺上使用,但我仍然認為Apple Music在跨平臺(至少是蘋果設備是之間)的使用體驗上是無與倫比的。 Apple Watch雖說是作為iPhone的配件存在,Apple Watch上的Apple Music既可以輔助控制iPhone上正在播放的內(nèi)容,也可以在有藍牙耳機的情況下自己獨立播放音樂。很多人都在吐槽AirPods沒有自帶音量調節(jié)功能,這一點在Apple Watch上得到解決。只需要轉動數(shù)碼表冠就可以調節(jié)音量,體驗很不錯。但是不得不指出的是Apple Watch上這個奇葩的下載歌曲的方式:必須在Watch APP中手動添加需要下載的播放列表或專輯,然后音樂會在手表充電時自動下載,像極了當年iPod連接電腦端iTunes同步歌曲。這些略顯復雜的作讓我大大降低了把歌曲下載到手表上的欲望,所以到目前為止我的手表上只下載了一個運動歌單,以便跑步和騎車的時候聽。 HomePod&HomePod mini在智能家居領域,蘋果一直像是一個「新參者」,國外一直被Amazon 和Google壓著一頭,國內(nèi)也比不上起步較早的米家等智能家居領域的翹楚。所以HomePod在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一直被人認為是一個音質還算不錯的自帶Airplay的音響,而不是智能家居產(chǎn)品的「中樞」。然而這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我們還是來聊聊在訂閱了Apple Music的情況下,HomePod的聽歌體驗。首先,不論你英語有多好,我還是建議將Siri改成中文。因為在多次嘗試過后我發(fā)現(xiàn),中文的Siri能識別出我說出的英文歌名,但是英文的Siri無法識別我說出的中文歌。你可以直接選擇讓Siri播放特定的歌曲,也可以直接命令它「播放我喜歡的歌曲」或是「來點輕音樂」。同時,你也可以將正在播放音樂的手機靠近HomePod,音樂會自動切換到HomePod上進行播放。你也可以更具自己的習慣在「家庭APP」 里給HomePod添加一些自動化的作。例如我就設置了在每晚九點自動播放Classical Sleep播放列表, 在早上七點半自動播放Classical A.M. 并且都在一個小時之后自動結束。 ? Apple TV即使有著更好的視聽體驗,在這個拿起手機就能看視屏的時代,客廳中央的電視還是逐漸被冷落了,直到從海外購買了一臺Apple TV,因為其方便的投屏功能然我們家只用電視的頻率逐漸增高。Apple TV上的Apple Music的作邏輯和iOS端大同小異,大屏幕配上Apple Music優(yōu)雅的滾動歌詞顯示效果確實令人震撼。但是缺點也很明顯,這也是Apple TV的老問題—搜索過于麻煩。 ![]() ![]() 在我上初中的時候,以聽英語聽力為理由,問父親要了一個二手的iPod nano7, 那是我第一次擁有一個專屬于自己的,可以隨意折騰的電子產(chǎn)品。我會在每個星期天的下午打開iTunes往里面同步新的歌曲,整個過程有一種說不出的神圣感。我也借此機會開始學習如何使用iTunes,說實話,我很享受這種感覺。那臺iPod陪著我度過了三年的初中生活,每一次回家的校車,每一次掙扎的一千米,每一次失眠的夜晚,每一次考砸之后的孤獨,它都在。很顯然,它對于我的意義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一臺音樂播放器,以至于在2019年的WWDC,蘋果宣布macOS上的iTunes將被拆分時,我竟有那么一絲傷感,那些日子,好像一去不復返了。 我父親曾是蝦米音樂的老用戶,一向節(jié)儉的他聽說蝦米即將關停時對我說 ?人老了,總是對陪伴了自己很久的東西有所留戀,哪怕軟件都是如此,前幾天收到退還訂閱費的消息,我都沒管,真的不想看它離開。 我想:這和年齡也許沒有關系,我們留戀的,是使用它的那段時間里留下的不忍割舍的回憶。我很感謝Apple Music,蘋果一脈相承的設計讓我找回了之前用iPod在場上聽歌的那種久違的感動,但與此同時,它又在不斷進步,日益豐富的曲庫,越來越符合直覺的作邏輯,最新加入的滾動歌詞也都在預示著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發(fā)展。而作為用戶,讓我們帶上耳機,迎接未來。 有沒有那麼一首詩篇 找不到句點青春永遠定居在 我們的歲月 ? ? ? ? ? ? ? ? ? ? ? ? ? ? —陳信宏 ![]() |
今日新聞 |
推薦新聞 |
專題文章 |
CopyRight 2018-2019 實驗室設備網(wǎng) 版權所有 |